您当前的位置:米兰(中国)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月饼

发布时间:2016-09-12 阅读量:

月到中秋分外明。不知不觉,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天空足足等了一年,终于又可以尝一口那轮最大的“月饼”了。中国的传统佳节往往跟吃是分不开的,中秋节也不例外,除了赏明月、话团圆,最能唤醒身体各种感觉的就是吃月饼。今天,中国人在吃文化中已将月饼的外观和口味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但面对琳琅满目的月饼,我们好像很容易就陷入到选择的难题当中。

可能人的味觉在物质匮乏的时候其记忆最深刻,所以直到现在,我觉得最美味的月饼仍存留在二十年前小卖部的货架上,五仁的,五毛钱一个,中间点一颗红红的印记。每次想起小时候在小卖部中扒着玻璃柜台看货架上那些码的整整齐齐的月饼时,口水不自觉地就会被唤起,就像如今反复读苏轼《月饼》中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两句诗一样。

那个时候在我的世界里,全天下月饼就那样一种,小卖部是按斤卖的,就是用白油纸包起来的两个,一揭开油乎乎的纸,香味便扑鼻而来。吃的顺序往往是先掰成两半,再掰下四分之一,露出的馅里有红丝丝和绿丝丝,一口下去,外酥里嫩的感觉不知要招降肚子里多少的馋虫,而如果表情突然僵住,那肯定是舌头和牙齿发现了“硬茬”,准是一颗潜伏在馅里硬邦邦的冰糖。嘎嘣嘎嘣,磨牙随即将冰糖磨的粉碎,入口的馅更香更甜了。

童年的记忆里,满满的都是月饼的香,体会不出“团圆”的滋味,长大了知道有一种情绪叫“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想当父亲将盛月饼的袋子递到我手上的时候,他肯定会更加想念他母亲和已过世的父亲,可能在我拎着袋子兴冲冲地跑出去的时候,父亲会偷偷地掉眼泪也不一定。人到了中年,对于团圆的渴求会成为一种本能。

等再长大点,就看到月饼成了送礼的东西,它们裹着精美的包装,被做成了千奇百怪的味道,进了这家,出了那家,满足于象征性的礼数,味道倒成了其次。我想,这本不是月饼的初衷,它应该用时间、感觉和感情制成,当你一想起它就会咽口水,一想起它就能联想到天上的明月和地上的亲人,而当你咬上一口会甜到心坎里,记忆里也会永远记住那种味道。

我想,我们都应该重新认识一下这位“月饼”,并真诚地问候一声:月饼,你好!相信它定会朴实地走到我们身边,即使佳节我们依然坚守在异地,也依然能够品尝到团圆的味道。

返回列表
上一篇:
把握人生 珍惜幸福
下一篇:
早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