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米兰(中国) 企业文化 工投文苑

谷安

发布时间:2019-06-21 阅读量:

□  胡传法

  当落笔写下“谷安”两个字,心中顿时生出一种释然的感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那是一名奋斗者苦心孤诣苦战七个年头后才有的感受。这一刻,我似乎该向过往作一次深情的郑重的道别,于是我躬身,我双手合十,对着青口这片神奇的土地道一声:“谷安!”

  诗经《小雅·谷风》有言,“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七个年头的躬耕何尝不是如此呢!回望2013年的青口,为了走好农业自营第一步,我们经风历雨,担惊受怕,是靠同志们齐心协力,分忧解难,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才有年复一年的好收成。看着一年年生产蒸蒸日上,效益节节攀升,我在喜庆之余,始终不忘在心中默念:谷安!谷安!

  东坡先生有诗云:“此心安处是吾乡!”是啊,只要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人生经不得一五一十地数,过了七载即近十年,我们一直是以皓首穷经、百折不回的精神去探寻青口的未来。人在仕途,展转不定,飘泊异乡,生发一些感触是必然的,面对青口多次产业转型,职工群众有所期待。安定的发展环境,稳定发展布局便是此心所愿,能不能给大家安心自处的自信,这不仅是一个梦想,更是一种责任。那一年踏上青口这片热土,我便告诉自己,哪里有梦想那里便是故乡。盐场,也许只有乡村之外的盐场,才能让我们拣拾起故乡这个概念。伴随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们渐渐习惯不再有乡愿,不再有乡愁,不再有乡音。找不到了故乡,那此心安放在何处呢?一颗没能安放的心,如无根之浮萍,飘忽中,必然迷失在旅途。迷失于苦旅的心,一切所作所为,便耿耿于这一刻不得求安的心结。

  中国是一个拥有七千年水稻种植历史的国度。距今四千年前,水稻种植已从长江流域推广到黄河中游。这一切皆缘自于对一株野生水稻的驯化。从那时起,水稻种植就成为中华传统农业的精华,成为农耕文化的标识。同样,现今风靡全国的“海水稻”也缘于专家的偶然发现与经年研究,如今,得以大面积推广。我们误打误撞,借盐田复垦之机,一下子捷足先登,成为盐田稻的先行者。

  由稻而谷,由谷而米,追本溯源之后,我们便会得出结论,人类的发现之旅便是一代代逐梦人的探寻之旅。稻作技术由落后而改进,稻米品质由低端而高端,无不显示科技的力量。一万年的炭化,承载不了一粒米的重负,这绝不是故乡愁肠百转的忧怨能够诠释和排解得了的心结。

  “安”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意是平静,也可引申为没有风险、舒适、稳妥。然而,面对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和发展变化的环境,你敢固步于妥妥的舒适吗?

  在经历风雨打拼之后,人们往往期待早一点安居乐业,但是时代不允许你安于现状。真正意义上的安,是在不安中求安,唯惶恐不安、寝食难安才可能求得安然无恙,相安无事。所以,但凡苟且偷安者,必然有一天坐不安席。况青口还没有足够的理由苟安一隅,偷安旦夕。我能留给青口的,只有两个字“谷安!”

  不久前,我生发一个念头,要与同志们谈一谈新青口精神与青口的未来。现在,我们有理由也有资格梳理一下新青口精神,那就是吹糠见米的实干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那么青口未来如何去把握呢?古人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也就是说,我们希望谷安,希望手中有粮,但我们不能守成,不能抱残守缺,一成不变。青口的今天仍然处在转型初期,新产业、新布局、新品种、新机制仍然是未来青口追逐的目标。“身危由于势过,而不知去势以求安!”所以,我们所说的求安,是建立在把握发展大势的基础之上,要因势而为,乘势而上。不要等到颓势,走下坡了才想起奋起赶超。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于患,方能打好主动仗。只有主动出击,突破自我,再攀新高,这才是“谷安”路上正确的价格取向。

  问计将安出?答曰:不安小成,各安其命,是谓安如盘石之举。

  青口,愿你一切安好!